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项目指南» 2016年度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指南

2016年度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指南

来源: 发布:2017-05-25

一、企业研究转化与产业化专项

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通过企业先行投入研发资金,事后补助的方式,加快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

(一)支持方向

1、新能源领域

     围绕光伏、光热利用,支持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新型光热发电技术、水光互补技术、储能技术的研发。其中重点支持:

(1)基于青海镍资源的三元素正极材料研发

基于青海镍资源开发高品质镍盐,研发高能量密度三元素正极材料。要求该正极材料0.2C容量在150mAh/g以上。

(2)锂离子电池模块开发

研发高比容量(143Wh/kg)、循环寿命≥2000次、宽温使用环境(-43℃—+65℃)、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的智能锂电池模块。在充放电、电芯监测、一致性管理、均衡电源管理、可靠保护等方面实现智能管理。

(3)50MWe级光热电站用汽轮机发电系统

研究50MWe级光热电站用汽轮机发电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实施,实现在汽轮机抽汽级数≤7—8级时发电系统热-电转换效率≥40%(THA)。

(4)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在多晶硅电池制绒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在多晶硅电池制绒工序上的应用。要求制绒后硅片绒面均匀,制绒后反射率<13%;镀膜后硅片表面反射率<5%;156×156 mm2多晶电池短路电流提高50mA,实验室电池平均转换效率≥18.3%。

2、新材料

支持以稀有金属、非金属为原料的新型复合材料、合金材料的制备及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的攻克;支持高阻燃性材料的研发;支持储热熔盐材料硝酸盐的研发;支持新材料方向服务平台能力的建设。其中重点支持:

(1)稀土镁合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开发高力学性能、良好的抗高温蠕变性能的稀土镁合金材料,要求该材料抗拉强度、屈服程度和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分别达到240MPa、140MPa和10%。

(2)高性能铸态铝合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高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弹性模量的铸态铝合金材料,要求该铸态铝合金材料抗拉强度>300MPa,伸长率>5%,弹性模量>75GPa。

(3)高强度铝锂合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高强度铝锂合金新型材料。要求弹性模量在母合金的基础上提高9%以上,比强度提高9%

(4)军工用航天航空铝合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开展GXC7119、GXC7133系列航天航空铝合金型材的研发。要求产品质量达到抗拉强度≥500MPa,屈服强度≥400 MPa, 伸长率≥10%,HB ≥73。

(5)耐蚀、避震、抗疲劳镁合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研发适用于自行车、电动车的耐蚀、避震、抗疲劳镁合金等材料。要求加工成部件后抗拉强度≥270MPa,屈服强度≥180MPa,伸长率≥18%,形成相应的产品规范和标准并达到批量规模生产要求。

(6)高塑性镁合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研发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比弹性模量、成形性良好、室温机械性能优良的超轻高塑性镁合金,要求材料性能达到抗拉强度140-200MPa,伸长率30%以上。

(7)高熵合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开发增强太阳能吸收率的新型高熵合金材料。要求该高熵合金材料在高温相(>500℃)具有稳定性,单层膜光吸收率>80%

(8)透明超疏水自清洁薄膜材料研究及应用示范

针对光伏及光热产业玻璃表面自清洁的技术需求,开发具备超疏水功能、优异的日光催化降解空气中有机污染物性能的透明无机功能薄膜材料。要求薄膜透光率>95%,水润湿角>150度,并赋予玻璃可见光光致自清洁功能。另外要求该薄膜材料在光伏和光热方向进行示范应用。

(9)高显色性荧光粉材料的研发

研发新型高显色、高化学稳定性荧光粉材料。要求该荧光材料透过率达到90 %以上,分别获得高显色性的红、蓝、黄光,其发光强度>5000 a.u.,荧光材料粉体粒径80-100 nm,薄膜厚度200-300nm。与近紫外LED芯片组合获得白光显色指数>80。

(10)新型SiO2薄膜复合材料研发

研发用于光伏玻璃镀膜的纳米级SiO2薄膜材料,要求SiO2薄膜材料粒径在40-80nm,且用于光伏玻璃后,该光伏玻璃光通过率提高至93%以上。建成45吨/年SiO2薄膜复合材料生产线。

(11)光纤通讯材料研发

以光纤预制棒为材料制备用于长途通信干线网络与城域网G652D新型单模光纤材料。要求该材料模长直径(8.6~9.5)±0.5μm,1383nm水峰值≤0.33dB/km,波长λ≤1260μm,芯包层同心度误差≤0.3μm,包层不圆度≤0.5%。建成650万芯公里/年单模光纤材料生产线。

(12)高纯度球形石墨材料

依托我省石墨干精矿资源,制备高纯度球形石墨材料。要求该材料含碳量>99.99%,电化学性能指标达到以下标准:库仑效率≥90%,充电容量≥360 mAh/g。建成5000吨/年高纯度球形石墨材料生产示范线。

(13)软碳负极材料研发

研发低成本长寿命且具有高安全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的软碳负极材料。要求循环放电(1C,80%DOD)达到3000次以上;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80%;使用年限8-10年。建成1000吨/年软碳负极材料生产示范线。

3、盐湖化工

支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盐湖资源开发配套技术的研发以及盐湖化工方向服务平台能力的建设。其中重点支持:

(1)超细碳化硼粉末材料研发

以青海省丰富硼资源为依托,制备新型超细碳化硼粉末材料。要求该材料成品率90%以上,粉磨后产品粒径小于5μm,质量标准达到JB/T 7993-2012和JB/T3294-2005质量标准要求。建成1000吨/年超细碳化硼生产示范线。

(2)冷结晶工序细晶罐单元装置研究及示范应用

研究开发百万吨钾肥冷结晶工序细晶罐单元装置,要求该装置的使用可提高“反浮选-冷结晶”工艺中冷结晶生产效率。所得钾肥产品粒度d≥0.2mm的达到90%以上,d≥0.15mm的达到95%以上。

(3)多层卤水联合开采技术

针对分布多层卤水富水性差、开采困难的问题,开展改善第Ⅱ卤水矿层的渗透性能和卤水的粘滞性的技术研究。要求提高多层卤水的资源开采回收率至60%,年增加出卤量1500m3,形成10万吨氯化钾、2千吨碳酸锂和3千吨硼酸产品生产能力。

(4)食品级氯化钙

以蒸氨废液为原料提纯制备食品级氯化钙。要求氯化钙(%)≥93,游离碱(%)≤0.25,镁及碱金属(%)≤5,重金属(%)≤0.002,铅(%)≤0.0005,砷(%)≤0.0003,氟(%)≤0.004。建成年产1万吨食品级无水氯化钙生产线。

(5)高性能PVC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

研制无机复合增强材料用于优化PVC材料,研发其制备工艺,制备低成本、高抗紫外衰老性和阻燃性的PVC产品。研制的PVC产品其拉伸强度提高10%以上,其裂解温度提高15℃,在经过 100小时的紫外光照射下,其力学性能下降不超过8%。建成30万吨/年PVC材料生产线。

(6)新型PVC复合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研发新型ASA+PVC复合材料。要求该复合材料导热系统达到0.325W/m.k,膨胀系数达到4.93x10/1℃。并达到年产10万吨PVC新型材料的生产规模。建成8万吨/年PVC复合材料生产线。

(7)低成本、高性能CPVC材料生产工艺的研发及产业化

研发低成本、高性能CPVC材料制备工艺。要求该工艺生产的CPVC产品成本低于市场同类产品10%,氯含量提高至 63-69% ,维卡软化温度提高至90-125℃,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10℃,长期使用温度为95℃。建成7000吨/年CPVC生产线。

4、装备制造业

支持大型、重型机床关键零部件的开发;支持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的研发;支持先进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及特种专用仪器仪表产品的开发;支持模具新产品的开发;支持模具设计模拟新技术的开发。其中重点支持:

(1)轨道交通走行系统轮轴修理加工设备的研发

研制适宜高铁、地铁及轻轨车辆轮对加工、修理设备,满足地铁及轻轨车辆结构紧凑和多样性要求。要求该设备在同一轴上轮对直径差<0.50mm;径向跳动<0.30mm;端面跳动<0.25mm;轮廓度<0.50mm;表面粗糙度:Ra≤12.5μm。

(2)全自动油液净化设备

研发用于各种流体传动装置所使用的各种油液的净化设备。要求输出流量为40-50L/min,形成年净化5000吨废润滑油规模。

5、矿产资源开发

(1)多金属矿产资源清洁循环湿法提纯工艺

开展有色金属固废渣、多金属复杂矿中关键金属元素湿法提取纯化技术研究。要求所提取的锌、铟、铜、铁金属的浸出率均达到96%以上。建成年处理10万吨有色固废渣生产线。

(2)复杂铅锌硫化矿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新技术

     研发复杂铅锌硫化矿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新技术,解决复杂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过程中能耗高、废水回用率低和伴生硫、铁、金、银等资源回收率低的问题。要求提高铅锌硫金属回收率2个百分点以上,伴生金、银回收率5个百分点以上。建成年处理280万吨铅锌硫化矿生产线。

6、轻工纺织

(1)精梳成条及高支化纺纱技术研发

针对牦牛绒纤维长度短、强力弱、纤维蓬松的特点,研发精梳成条及高支化纺纱技术。要求纺纱产品达到高档轻薄面料标准,同时实现高支半精梳纯纺牦牛绒机织纱的生产,支数达到46S-66S。建成2000吨/年高支半精梳纯纺牦牛绒机织纱生产线。

(2)聚丙烯高强土工布研发及产业化

围绕盐湖化工下游产品应用,以聚丙烯为原料制备高强度聚丙烯土工布。要求配置产品质量在线检测系统,以闭环反馈的方式自动修正产品均匀度,CV值小于3%。并要求建成2000吨/年聚丙烯高强土工布生产线。

7、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1)电解铜箔降耗技术研发

对电解铜箔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自来水的技术工艺进行优化,改变传统的产品清洗方法,实现节水、降低废水排放。要求用水量下降80%,年节省用水量预计达到76.5万吨以上;减少废水排放15.3万吨/年。

(2)原铝生产及深加工过程中节能降耗技术研究

研发低能耗、高效率的电解铝技术,要求能耗达到12000Kwh/吨铝标准。

(3)原镁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技术研究

以青海盐湖镁资源为依托制备原镁,重点解决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技术难题。要求在现有13万吨(电解法和还原法)规模能耗的基础上节约能耗20000吨标准煤。

(4)多晶硅降耗生产

研发出适用于多晶硅生产的高效、节能热耦精馏提纯系统;要求该热耦合精馏提纯工艺比常规提纯工艺节能45%以上,每小时节约蒸汽50吨以上;提纯后的三氯氢硅收率大于99%,品质满足高纯多晶硅生产要求。

(5)集聚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体系研发及产业化

重点研究集聚建筑节能体系,解决传统保温层易开裂、脱落、防火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难题。要求相同采暖方式下室内温度可提高3-5度,节能30-50%,墙体保温寿命提高至50年以上,同时防火达到A级标准。建成年产集聚网架板40万平方米生产线1条。

8、牦牛养殖加工一体化现代技术应用

围绕牦牛养殖加工产业链,开展牦牛代乳料和饲喂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冬舍夏棚恒温牛舍、牦牛奶酪及乳产品加工以及牦牛产犊产奶高效养殖等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项目实施,母牛繁殖率提高55%以上;生产高档肉类产品4个以上,产量800吨以上;特色牦牛奶酪等新产品4个以上,产量1200吨以上;制定技术标准8项以上。

9、三文鱼自动化加工、保鲜及冷链物流配送技术应用

通过全自动化加工工艺和设备的引进、溶菌酶等生物保鲜技术和深度冷冻技术以及全程冷链物流温度控制技术集成,提高三文鱼加工品质,年加工三文鱼5000吨以上。

10、酶法牛羊血有机肥生产技术应用

通过酶的水解作用对牛羊副产品血粉水解,进行有机专用肥料的生产,年生产血蛋白有机肥260吨以上,产品含氮≥10%,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申报发明专利1件。

11、猪胆汁精深加工技术应用

以猪胆汁等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超低温结晶等方法提取猪去氧胆酸,制定企业质量技术标准,年产猪去氧胆酸10吨以上,申报专利1-2件。

(二)申报要求

重点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开展科技研究转化及产业化项目。优先支持由企业牵头产学研结合的科技项目。

(三)管理处室联系方式

1、支持方向1-7

   管理处室: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

   联系人:  王杏芳  李冰

   联系电话:0971-8244566

  1. 支持方向8-11

   管理处室:农村科技处

   联系人:  常丽娜  马本元

   联系电话:0971-8233815

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推广机构等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由中试或应用初期进入产业化开发,形成产业规模,提升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事业单位承担由省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凝练提出的改善民生以及行业发展共性技术难题等公益性的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一)支持方向

1、新能源领域

(1)分布式太阳能电-热-暖联产联供复合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分布式高倍聚光太阳能电-热-暖联产联供复合系统和每户日提供5 kWh电能和150公斤热水的太阳能复合系统样机。要求电-热-供暖联产复合系统效率≥70%;复合系统太阳能发电效率≥25%,热效率输出功率≥45%。

(2)光伏电站现场在线晶体硅电池组件隐性缺陷检测装置研制

研发光伏电站现场在线式检测的电致发光成像装置,实现光伏组件隐裂的电站现场快速、批量、在线全检测和电站现场组件隐裂检测的随时性。要求每块组件的在线测试时间<30秒;图像的空间分辨率>500m /像素。

(3)高性能锂负极材料研发

研究高性能、高循环的锂负极材料。要求克容量≥340mah/g,比表面1.3±0.3m2/g,D50(14.5±2μm ),水含量≤900ppm,颗粒度,固定碳含量≥99.7%,振实密度1.1±0.1g/cm3,灰度3000mg/kg,首次效率≥95%,真实密度≥2.1g/cm3。循环次数达到10000次。并建成1000吨/年高性能锂负极材料生产线。

(4)锂电隔膜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以高纯氧化铝为原料制备锂电池隔膜材料。要求Al2O3含量≥99.99%,比表面积4.0~8.0m2/g,pH值7.0~9.0,水含量≤1000ppm,铁含量≤100ppm。

(5)锂电池电解液的研发

研发具有高离子传导性能的锂电池电解液。要求该电解液电化学稳定范围0—4.5V,电导率≥11.5mS/cm。

(6)锂电产业专利导航

建立锂产业专利导航,重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体系。

2、新材料

(1)氧化镁材料制备新工艺研究

以盐湖提钾后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备氧化镁,解决反应条件对中间体的纯度、形貌、产率等的影响和煅烧条件等对中间体向氧化镁粉体转化的影响等。要求产品纯氧化镁粉体粒径约200 nm,纯度>99.6%

(2)盐湖水合盐/孔道矿物复合相变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发新型盐湖水合盐/孔道矿物复合相变材料。要求相变潜热大于200KJ/Kg,相变颗粒与镁水泥、石膏板等建筑基体均匀分散复合,1000次相变循环实验后相变潜热值、相变温度无明显变化。

(3)镁基功能层状材料的研发

以盐湖提锂副产的氢氧化镁为原料制备高热稳定性、高光稳定性的镁基层状材料。要求Mg与Al摩尔比:0.8~3.2;氧化镁(MgO)质量分数: 25~40%;白度:≥90;粒径:80%以上粒径<800 nm;产品纯度>98%。

3、盐湖化工

(1)盐湖卤水防渗剂的研究

研究具有防渗和土壤粘结能力的抗紫外辐射卤水防渗剂。要求卤水防渗实验的泄漏速率≤2.5×10-9m/s,提高抗紫外辐射性能15倍。

(2)结晶器专用比重动态自动检测系统研究

研发用于百万吨钾肥装置结晶器溢流液比重实时监测的结晶器专用比重动态自动检测系统。要求温度测试范围-30℃-50℃;精确度要求密度误差±0.001,温度误差±0.2℃;设备反冲洗间隔要求≥8h,每次冲洗时间要求≤15min。

(3)盐湖战略元素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研究Li、Na、K、Mg、Ca等盐湖战略元素自动监测系统,建立在线检测方法。要求该系统能在-10℃-+40℃范围内正常工作,对盐液直接测量,分析时间<1分钟;检测范围:检测下限0.05 g/L,检测上限20~100g/L;测量精度≤3%。

(4)晶须改性研究

研究开发高韧性、高强度的晶须材料。要求制备的晶须材料杨氏模量提高40%以上,弯曲模量提高20%以上,弯曲强度提高20%以上,热变形温度提高5-10℃,硬度提高20%以上。

(5)钾离子含量自动监测系统开发

研究钾盐生产过程中钾离子含量自动监测系统。要求该系统能在-10℃-+40℃范围内正常工作;测钾范围2%-100%(按氯化钾重量百分比浓度计);测钾精度≤3%。

(6)氢氧化镁微纳合成反应器工业装置应用

研究开发高效智能在线氢氧化镁微纳合成反应器工业装置。要求生产的六角片状氢氧化镁D(50)≤0.8µm、D(90)≤3.0µm、比表面积7-15m2/g。

4、装备制造业

(1)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

重点开展机床状态在线监测技术、基于机床状态变化的伺服参数主动调控技术的研究,构建面向机床状态监测的传感信息网和面向机床状态监测的软硬件平台,通过该传感信息网和监测平台,提高机床加工效率5-10%。

(2)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飞播无人机研发

针对青海多山、高空作业地区高差不同的地理特征,研发可实现高差渐变的飞播无人机,实现高空作业高度保持在50-100m高度。要求有效载荷50-70kg,飞行时间1.5h,日作业面积10000亩以上。

(3)隔框类航空模锻件开发

研发不同几何尺寸和冶金质量均符合航空航天要求的高温合金、钛合金隔框类模锻件。要求制备的隔框类模锻件抗拉强度800MPa,工作温度环境760-1500℃。

5、轻工纺织

(1)高性能梳毛机校准组件研发

研发一种集合微处理器及电子电器元件技术为一体的高性能梳毛机校准组件,要求该组件适用于所有能产出准确规则产品的车间。要求提高生产效率10%。

(2)纺织品纳米防护液研发

研发专用于地毯等纺织品的纳米防护液,实现地毯表面不易粘污,容易清洁的要求。要求透湿量:8000-8500g/m2d;透气率:25-28mm/s;防水:3级;防油:5级;防污:8-9级。并建成300吨/年的纳米纺织防护液生产线。

6、电子信息

(1)高原地区人体生理性能指标监测预警系统开发

研发基于人体实时生理数据(脉搏波、血压、心率、血氧)以及海拔、时间等参数的高原反应预警系统,实现智能感知、无干扰连续测量、高原反应预警、医学分析和数据处理等。要求实现24小时监控;实现脉搏波、血压、心率、血氧的无创连续测量;高原反应预警准确率达到90%以上。

(2)家校互通安全信息化建设

针对学校安全问题,研究开发集家校互通、平安智慧校园建设的信息化产品。要求该产品综合手机智能终端、互联网和语音技术,GPS和基站精准定位系统,打造家校互通平台,实现学校的智能化管理。要求24小时监控,定位精度100%。

(3)唐卡防伪与追溯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发

研究唐卡防伪、质量鉴定追溯数字化管理系统。要求数字追溯码ID号和二维码相结合形成唐卡 “智能身份证”,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方式进行存储记录。

7、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1)脱硝脱汞催化剂研发

针对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重点开展用于燃煤电厂脱硝脱汞一体化新型催化剂产品的研发,其中要求Hg0氧化率≥90%、脱硝率≥80%、机械强度≥0.02MPa。

(2)新型脱硫技术研发

针对传统湿法脱硫存在的关键问题,重点研究脱硫产物处理较难,烟气温度较低,不利于扩散, 设备及管道防腐蚀等较为突出的问题。要求单台回转窑脱硫后的烟气排放量为170000Nm3/h,SO2排放浓度<60mg/m3,脱硫效率≥95%,粉尘排放浓度≤50mg/m3

8、知识产权服务

建立多角度的统计指标体系,开发集专利信息分类导入、数据分析、自动生成报表、自动生成报告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的青海省知识产权统计分析系统;建立青海省专利资助及奖励管理系统。建立产业专利导航,重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体系。

9、节能减排服务

重点开展节能评估、能源审计、能源检验检测服务,建立适应高原地区节能环保科技服务平台。服务企业不低于50家。

10、创新创业服务

服务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开发一套“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项目申报系统”。要求该系统具有项目申报、在线审核、填报内容生产PDF格式文件、专家库、专家在线评审、合同签订;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在线审核、实时动态更新、新闻发布等功能。

11、科技与文化

以我省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河湟文化、昆仑文化等特色文化为依托,重点支持热贡文化、特色民族传统工艺品开发、现代信息技术在会展、旅游、传媒业态中的应用等。

12、科技中介机构

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包括技术转移服务、科技咨询、中小企业云服务、科技金融等服务。

13青海优质小麦规模化繁育

开展冬小麦青春40号、高原437、青麦1号等小麦品种规模化繁育。通过项目实施,青春40号平均亩产良种400kg以上,高原437平均亩产良种450kg以上,青麦1号平均亩产良种457kg以上,示范面积3000亩以上,推广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

14、春油菜种子丸粒化技术引进推广

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种肥等多种活性物质,经多元复配而制成的新型种衣剂,解决春油菜人工与机械精量化播种技术问题。通过项目实施,提供适宜的春油菜种子丸粒化配方1份,建立核心示范1000亩以上,推广面积2万亩以上。

15、黑(紫)青稞种质资源利用

进行优质高产兼备品种的选定,蛋白质含量>10%,最高亩产量能达到400斤以上,建立黑紫青稞种质保存圃5亩以上,良种繁育基地100亩以上,生产黑紫青稞良种20吨以上。

16、柴达木绒山羊高效生产配套技术示范

开展柴达木绒山羊动态营养调控以及疫病防控等技术集成。通过项目实施,柴达木绒山羊肉用性能提高20%以上,繁活率提高到80%,养殖示范1000只以上,形成柴达木绒山羊高效养殖技术标准1项,申报相关专利1件。

17、牦牛、藏羊等放牧家畜疾病综合防控技术推广

开展新型、高效、低残留药物对牦牛、藏羊等放牧家畜寄生虫病(衣原体病与主要体外寄生虫病等)和幼畜疾病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项目实施,制定牦牛、藏羊健康养殖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标准,寄生虫病防治效果达90%以上。示范推广牦牛、藏羊衣原体病等寄生虫病灭活疫苗,防治牦牛、藏羊20万只以上。

18、冷水鱼苗繁育技术示范

开展高白鲑、虹鳟鱼等冷水鱼苗循环水工厂化繁育技术示范。通过项目的实施,鱼苗成活率达到85%以上,年繁育鱼苗300万尾以上,养殖规模180亩以上。

19、青海本地饲料原料在鲑鳟鱼营养与饲料中的应用

通过对青藏高原高白鲑、虹鳟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蛋白质和脂肪需要量研究,将青海本地原料如蚕豆粉、菜粕、青稞以及菜籽油等在鱼饲料中应用,并进行养殖示范。通过项目实施,筛选出适宜的饲料配方1-2个,饲料系数1.5左右,饲料成本降低20%。

20、优质牧草精准灌溉技术推广

运用土壤墒情、牧草生长信息,通过自动化智能控制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建立具有监测、传输、诊断、决策功能的牧草精准灌溉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精准灌溉用水。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亩节约水80-100m3,灌溉饲草料地青干草产量为550-800kg/亩,平均每亩增加产量30%,建立示范区1万亩,推广面积5万亩以上,制定地方标准1项,专利1件。

21、天然草地牧草品质提升与营养功能优化技术集成示范

重点开展草地先锋有害植物生物防控、土壤改良、封育等技术集成,进行天然草地牧草品质提升与营养功能优化技术示范。通过项目实施,牧草粗蛋白提高2-3%,草地可食牧草产量提高20%以上,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

22、精准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

通过建设温室设施环境综合调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室外气象站、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综合管理及远程服务系统、信息平台线路等技术的集成,作物产量增加10%以上,节约用水15%以上,降低农药化肥用量10%以上,制定操作规程1项,推广面积1万亩以上。

23、青海旱作玉米高产高质高值提升技术集成示范

建设玉米杂交制种基地,优化种植模式,建立合理轮作制,开展杂交玉米制种技术、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示范。通过项目的实施,制定青海高原杂交玉米制种技术规范和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规范,建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基地30个,规模达5万亩以上,审定品种1-2个。

24、黑果枸杞品种规模化繁育

利用无性繁育手段(扦插育苗、体细胞胚途径)扩繁新品种(系)苗木20万株,建立黑果枸杞体细胞胚途径再生技术体系,扦插育苗成活率达到85%。

25、薄皮核桃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

通过优良薄壳核桃品种种苗扩繁、良种壮苗、早期树形培养和整形修剪、花果期管理及水肥管理等技术,集成薄壳核桃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体系。通过项目实施,盛产期平均株产坚果5 kg以上,亩产量200 kg以上,制定栽培技术标准1项,核心示范面积200亩以上。

26、大粒蚕豆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

大粒蚕豆机械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机械收割等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项目实施,降低劳动力投入成本25%,亩均节约生产成本300元左右,示范面积20000亩以上,制定相应技术标准2-3项。

27、豌豆青稞机械混种混收高产高效技术集成

重点开展箭筈豌豆等豆类饲草品种与“柴青1号”等青稞品种机械混播混收抗旱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箭筈豌豆亩增130公斤以上,青稞亩增80公斤以上,示范面积5000亩以上。

28、蔬菜生产中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治理

通过对我省蔬菜种植区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普查,鉴定外来入侵生物种类,建立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治效果达85%以上,蔬菜增产15%以上,病虫害防治示范500亩以上。

29、青海东部山区人工林生物防火技术示范

开展青海省东部区阻燃树种的系统筛选、人工林生物防护带的构建,制定人工林的生物防火技术规程,建立青海东部山区人工林生物防火技术示范基地300亩,推广面积1500亩以上。

30、高寒牧区天然草地监测利用与放牧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

通过草地监测评估服务于畜牧业生产的利用技术、智能草地畜牧业数学模型和天然草地放牧管理信息平台创建,建立天然草地合理利用与放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系统平台连通率高于90%,建立规模3000亩以上轮牧系统示范区,建立草地放牧试验示范区5个以上,规模1万亩以上。

31、无人机、飞艇在草地畜牧业中的应用

采用飞行器自主飞行结合北斗卫星导航通讯技术,开展草地监测、信息化放牧管理、草地修复、草地畜牧业信息化以及草地防火减灾等方面的应用。飞行器草地监测半径达30km/h,每15天进行一次牧业信息数据库数据的更新,实施灭杂、飞播、喷施挂载20KG/架次,指挥中心、现场控制点可以接收无人机发回的航拍视频信息,飞行器提供航线路径的坐标信息。

32、农畜产品全程溯源和安全控制体系研究与示范

结合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溯源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推广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和控制技术,完善青海特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的物流管理、动态报告、电子商务等和监管单位和企业需要的其它功能,选择企业、基地等2-3家进行相关的技术和平台的示范。

33、矿产资源高效勘探技术及综合应用专项:

(1)矿产资源开采新技术

支持探索新式采煤技术如煤田还原式多井联采技术等实现边开采边治理,转变我省煤炭资源开发的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34、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项:

(1)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支持农牧副产品废弃物资源化深加工,牦牛骨血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支持运用亚临界和厌氧发酵技术处理餐厨废弃物,实现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与示范。

35、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专项:

(1)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综合治理

支持利用柴达木盆地光伏电力系统的弃电,提取地下水,并采用节水技术进行农业或林业生产,治理荒漠化土地,实现生态经济循环发展。

36、人口健康专项:

(1)高原病发病机制及精准医学诊治

重点支持急性高原病肺水肿和脑水肿易感性的遗传学机制研究;分子网络学阐释急性高原病肺水肿和脑水肿的发病机制研究;急性重症高原病肺水肿和脑水肿精准医学诊治技术研究。

(2)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新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新生儿染色体异常、胎儿先天性耳聋、地中海贫血(α/β型)、枫糖尿病等遗传性疾病的筛查,有效控制和减少新生儿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7、药物及保健品开发专项:

(1)药物开发

支持通过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对中藏药大品种进行质量标准、药理药效和临床有效性等方面研究,实现中藏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提高民族医药的疗效和标准;支持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仿制药的研发。

(2)保健品开发

支持通过分离纯化等先进技术手段,以红景天、青稞、枸杞等青海特色资源为主要原料,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和药用价值的医药中间体。

38、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

(1)特色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支持对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的收集、鉴定、DNA条形码和化合物鉴定等研究,并建立种质资源库;道地药材抚育、驯化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结合生态保护,支持三江源地区道地中藏药材GAP基地建设,单种种植面积不少于2000亩。

(2)特色生物资源地方标准制定

针对黑果枸杞、黄蘑菇、蕨麻等青海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围绕食品安全指标、青海省地域优势的参考成份和化合物的标量及限量等量化指标,发布地方标准。

(3)特有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支持运用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围绕高原型牦牛和藏羊地方品种资源,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进行地方品种的类群划分,实现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9、社会事业专项:

(1)智慧社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支持建立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为内容的社区服务平台。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为居民提供社区管理、安全保卫、居家养老、健康保健、电子商务、文化娱乐和社区生活等智慧化服务,以信息化技术推进社区管理,为社会化管理提供示范样板。

(2)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平台建设与示范

支持利用现有监测平台,对雪灾、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进行行高精度预测和预警,进行行业影响的定量评估,实现预警等级与应急响应等级的匹配,解决预警信息发布瓶颈,建立技术与业务并行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3)应急产品开发与示范

支持进行自然灾害预防防护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市场需求大、附加值大的应急救援新产品。

(4)国家公园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支持研究国家公园生态资产评估及业务化平台技术体系,为青海省的生态资产评估业务化技术体系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示范。

40农牧区低能耗建筑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开展农牧区低能耗建筑技术集成研究,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测试和评价体系研究,有效集成太阳能光热、光电以及被动式节能建筑外保温、储热技术,促进农牧区建筑向低能耗节能建筑转变。通过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示范推广农村牧区8000户低能耗住宅,编制适合本地区农村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评价标准1套,《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标准》1项和《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标准图集》1套。

    41塔式光热发电余热在设施农业中的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与推广

开展塔式聚光太阳能发电余热农业化利用及集合式日光温室建造技术研究,集成夯土墙体筑建、太阳能发电余热回收、水土介质集供热、无土栽培自动控制技术,有效解决高倍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循环水余热的增值利用问题,构建分布式高倍聚光太阳能电-热-菜耦合生产系统。通过实施余热高效采集、温室内蓄存、精准供给技术及集合式日光温室低成本建造、温室系统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余热回收利用效率≥90%,温室最低温≥12℃,建设占地10亩单体温棚1栋,实现全年生产,蔬菜单产≥6000Kg/亩,年经济产出100万以上。

42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示范

   以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开展秸秆等生物质高效收贮技术、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及无污染燃气净化技术研究,优化大型沼气池冬季发酵系统的设计和生物质燃气贮存及集中供气输配系统的设计,选择及优化适于我省的秸秆等生物质气化及净化系统工艺参数,为当地居民提供清洁燃气。通过技术研究和示范,建设15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1个,生物质集中供气站1座,为500户居民提供炊事用清洁燃气。气化效率≥70%,燃气低位热值≥4600kJ/Nm3,燃气中焦油和灰尘含量≤30mg/Nm3;居民增收约13万元,为用户节省燃气费用开支约16万元,节约标准煤约170吨。
     43高寒地区半地下温室太阳能光热、光伏应用技术集成示范

重点开展高寒地区半地下冬暖式温室采用太阳能集热技术进行温室大棚的增温、保温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太阳能光伏技术在温室大棚综合利用研究。通过研究光热复合系统理论模型、系统设计、制造与集成等关键技术,实现太阳能高效光热综合利用技术与温室农业生产的耦合;通过利用温室大棚棚顶空余面积集成太阳能光伏系统,集成运用物联网远程控制技术温室温湿度自动控制技术,虫害杀灭装置,实现温室温度调控自动化;通过研究空气能热泵与太阳能光热复合的多能互补技术,实现热-暖多功能联产分布式稳定供能;通过技术应用示范,温室冬季夜间温内土壤温度大于10度,室内气温大于8度,缩短蔬菜生长期20%~30%,实现全年生产,形成专利1项以上,形成适宜推广的“高寒地区半地下温室太阳能光热增温保温技术规范”,建设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技术耦合温室示范基地1处。

44、基于物联网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应用示范

(1)主要研究适合农牧区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整个应用系统由多个光伏发电基点组成,根据现场实际运行情况,可自行增加或减少,光伏发电基点可单独运行,也可并行运行,发电通过并网控制系统向外部电网输电。

(2) 研究适合高原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控制技术和并网保护技术,系统的防雷电保护技术,降低并网产生的谐波,确保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研究光伏发电并网中物联网技术,建立无线网络监控平台。其主控系统为嵌入式系统,具有通信网络、通用外设接口,能对其中设备进行控制管理。并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运行数据,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得出适合青海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设计及运行模式,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5%以上。

(二)申报要求与支持强度

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提供有不低于1:3的自筹科研经费进行配套。

(三)管理处室联系方式

1、支持方向1-12

   管理处室: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

   联系人:  王杏芳  李冰

   联系电话:0971-8244566

2、支持方向13-32

   管理处室:农村科技处

   联系人:  常丽娜  马本元

   联系电话:0971-8233815

3、支持方向33-39  

   管理处室:社会科技发展处

   联系人:  张静     刘宝龙

   联系电话:0971-8244588

4、支持方向40-44

   管理处室:农村牧区能源办公室

   联系人:  李晓砚  吴红军

   联系电话:0971-8244844

三、科技合作专项

(一)援青专项

支持符合科技援青规划并与我省政府民生工程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有助于中东部发达省份先进科技成果在青海的转化应用的研究工作。通过项目匹配等方式,重点支持已获得支援省份立项的研究内容和方向。通过科技援青机制,两省市科技厅、委分别以科技计划立项的方式支持本省地方组织的以及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与对方共同合作承担的科技项目,以及青海省地方及科研单位、企业与对口省市科技型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实施的跨区域合作项目的科技需求。

1、支持方向

依托对口援青机制,支持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绿色建筑等技术在青海民生科技产业的应用,支撑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结构,将先进适用技术在我省地方转化、示范、推广应用及人才培养,提高基层科技创新水平。支持符合科技援青规划并与我省政府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有助于中东部发达省份先进科技成果在青海的转化应用。

通过科技援青机制,支持本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与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山东、湖北、安徽、四川、陕西、广东、甘肃等省市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联合申报科技援青项目。共同引导和支持双方联合争取国家政策上、项目上的支持;对口援青省市技术成果在青海的转化应用;对口援青省市产业向青海转移。

研究目标:应用研究类项目突出技术、人才方面的援助培养与合作,提升我省科研团队整体水平及提升基层创新能力;产业化类项目突出援助省、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与青海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地方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先进技术成果在青海的应用;平台建设类项目突出两省科技园区的交流合作,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2、申报要求

(1)科技援青项目在申报本省科技计划项目的同时,原则上要求外省合作方要申报所在援青省市的科技计划,外省合作方所申报项目同时送我省备案,由我省向相关省市推荐,双方省市给予相应立项支持。

(2)科技援青项目应签有责、权、利明确的合作协议,并在协议中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对合作给予双方的有益之处予以说明,以利于援助省市给予立项支持。

(3)申报项目已获得援助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立项的,我省可直接立项(培训类项目除外)。

(4)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有1:3以上的自筹经费进行配套。

3、管理处室联系方式

管理处室:青海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办公室

联 系 人:焦士元(湖北、安徽、四川、广东)

颜有奎(北京、天津、陕西、甘肃)

阿克瑛(上海、浙江、江苏、山东)

联系电话:0971—8233278

(二)国际合作专项

通过合作研发、人才及技术引进、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方式,实现对国外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去”。

1、支持方向

支持方向:通过政府间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协定或者协议框架确定,并对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政府间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围绕丝绸之路建设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的技术合作研究、科技援外及已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实体合作的产业中开展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科技部认定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以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目标申报的项目;犹他-青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青海-犹他科技创新联盟范围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引进技术或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的项目。

研究领域:在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盐湖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特色资源挖掘与利用、信息服务领域、人口与健康科学领域等合作重点领域所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1)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

重点支持清洁能源材料开发、生物质能源利用、农牧区用能体系建设等关键技术本土化研发。

(2)盐湖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重点支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金属材料、有机和非金属材料产业开发的新方法、新技术。

(3)生态保护和特色资源挖掘与利用

重点支持生态监测、生态治理、生态补偿等关键技术;重点支持生态畜牧业、中藏药开发、特色农业资源开发、高原生物资源利用等技术。

(4)信息服务领域

重点支持涉及信息服务产业的农牧业信息化与标准化、医疗、教育等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技术。

(5)人口与健康科学领域

重点支持涉及高原医学、人口健康的发病机理、防治技术的联合研究。

2、申报要求

(1)项目合作目标明确、合作渠道畅通,项目申报单位与外方合作伙伴需签署合作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投入、分工、成果分享方式等内容。

(2)合作项目要求外方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或以科研设备的使用转让、劳务、讲学、访问培训费用等方式折算投入。成果转化类项目,外方合作单位和本单位的匹配经费比例不低于1:3。

3、管理处室联系方式

管理处室:青海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办公室

联 系 人:焦士元  颜有奎

联系电话:0971—8233278